記者/葉慧麗、陳慧綾、林珍妮、王雅亭、陳郁涵、黃威哲、莫榮歡、秋菁 (2007/06/24 PM10:56)
McAfee於2007年4月20日發佈Sage半年期刊中強調,被駭客利用來竊取資訊的間諜程式將無孔不入,尤其近期內將可能透過日漸普及的藍芽(Bluetooth)技術,大規模擴散至使用者的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或筆電中,盜取機密資料。但對於這個說詞,業者卻有不同的說法與防範措施。
根據McAfeeSage半年報顯示,間諜程式已不再僅限於PC當中,手機將是下一波駭客運用來「賺錢」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藍芽技術普遍應用於手機、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裝置,駭客也可能很快地將利用該技術,進行大規模資料竊取等網路犯罪行為。早在3年多前便已有安全專家發現存在於多款Sony Ericsson和Nokia藍牙手機上的漏洞,可能造成使用者遭受被稱作bluesnarfing的攻擊,讓駭客可透過該漏洞窺視、修改甚至複製受害手機上的通訊錄和行事曆資料。
McAfee台灣區技術經理林秉忠表示,經過多年發展,藍芽技術現可說是無所不在,愈來愈多人正運用藍芽在手機、PC與筆記型電腦間進行檔案、音樂、資料傳輸等行為,也有更多企業辦公室根本就是所謂的「藍芽環境」,包括手機、筆電、耳機等都在運用藍牙技術。
藍芽存在安全隱憂最大問題,在於使用者目前大多不懂得如何進行安全防範。林秉忠強調,95%的使用者已懂得在電腦上安裝防毒軟體,但對於手機安全的防範卻寥寥無幾,但使用者大多在智慧型、PDA手機中,存著大量個人資訊,這也讓駭客更輕而易舉便可取得機密資料。
卡巴斯基奕瑞科技總經理張義淵透露,執行藍芽的行動裝置中約有 23% 為智慧型手機。 而其中 80% 支援「物件傳輸」功能;對於使用藍芽的行動惡意軟體,如 Cabir、ComWar、PBStealer、Skuller 等的散佈,「物件傳輸」是必備的功能。 這也帶出現代行動裝置安全性的關鍵議題,藍芽的使用。
趨勢科技表示,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藍芽技術為消費者帶來了許多便利,使用率也日益普遍。藍芽技術自從2004年開始被發現首隻入侵的病毒後,這個惡意的破壞自此更加囂張的在藍芽技術中貫穿。
◎藍牙技術攻擊手法
駭客便可能利用遠端遙控的方式,透過被植入後門程式支援藍牙技術的電腦,開啟植入技術並連線到四周的藍牙手機、藍牙筆電等裝置,進一步盜取機密個人資料,讓企業辦公室內的成員都無一倖免。此外,駭客還可能透過Bluejacking攻擊,進行垃圾郵件大量散播。
趨勢科技指出,凡是遭到病毒入侵後的藍芽系統,都會造成資安及資料外洩,這已經成為了病毒中的1種趨勢。病毒透過藍芽系統入侵之後,會自動植入1種惡意的連結,透過使用者瀏覽該網站後,連結就會被牽引至另外1個網站下載更多的檔案,造成既嚴重又複雜的病毒程式。這種情況已經日益嚴重,目前不止是在台灣,甚至是其他國家也一樣。台灣大概是在2006年下半年開始爆發這種現象,一直到現在這個情況都沒辦法停止,而且看起來會有越來越嚴重的現象。
◎藍牙技術攻擊防護措施
張義淵表示,針對藍芽行動惡意程式入侵方面,若手機用戶讓啟用藍芽功能的裝置,保持可發現模式,不僅可能使裝置遭受惡意程式的侵害,同時駭客也會利用許多已知的藍芽弱點,發動攻擊。 在現今的大環境下,使用者不僅應持續以隱形模式使用藍芽功能,同時也應注意接收的MMS。
防毒業者或資安業者認為一般防範藍芽技術遭駭客入侵的措施是比較難的,因為現在這種病毒都會被置在一些使用者常瀏覽的網站里,譬如旅遊網站,公家單位網站,電子網站等都曾經是被駭客入侵過的案例。所以一般使用者,很難去判斷說他們瀏覽的網站是否有問題,畢竟他們不是去瀏覽色情網站或者非法網站,而是一般經常使用的網站。所以當一般使用者要去做預防的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不過,防毒業者或資安業者都認為最好的建議就是透過資安軟體去進行這樣的一個防護措施。當然使用者還是可以在藍芽系統上自己學習做一些基本的防護,譬如一些經常瀏覽的網站會提供防護的方法,至於那些常常被入侵的網站就建議使用者盡量避免使用。
由於IE瀏覽器常會有一些程式上的漏洞,所以要經常去做定期的更新,因為病毒時常會透過這種漏洞進行入侵,這是使用者避免藍芽遭受病毒入侵非常重要的行為之一。最終,防毒業者或資安業者還是建議使用者配合使用防毒軟體或資安軟體進行防護,因為這些軟體會定期提供使用者在藍芽技術使用上的檢查,尤其是避免有異常行為的網站。
其實透過藍芽技術的駭客病毒或著是病毒入侵是有一個局限性,因為藍芽技術是有一定的距離限制,所以說很難會有大規模的病毒爆發或者大規模的駭客入侵現象。
目前為止藍芽技術也曾經發生了一些資安保密遺漏的事件,包括透過木馬病毒以及一些駭客入侵的程式,盜取一些保密的資料。此外,駭客也會透過手機業者的一些防護漏洞去進行入侵的行為,業者也因此針對手機的部份研發了新的防護軟體。